7、8两月,全球多地暴雨,由此引发的城市内涝造成巨大损失。如何未雨绸缪,避免极端天气形成的“城市内海”,在许多国家和地区已有多年探索。
近日,一项新发明引人关注:可用于城市整体防洪的屋顶蓄水池。它主要包括蓄水池、排水管、闸门、启闭机和地面水深探测器等部分。蓄水池上设有底部排水孔和顶部进水口,其中后者为常开,闸门则安装在蓄水池内壁上,并可上下移动来封堵底部排水孔。阀门正常情况下为开启状态,当降雨较小时,雨水通过底部排水孔经排水管流到地面,通过城市下水道系统排出;当降雨增大,若地面因内涝产生一定深度的积水,探测器发出信号,启闭机控制蓄水池上的闸门关闭,此时蓄水池开始蓄水以减缓地面水量的汇聚。在建筑密度较高的城市空间中,这样的屋顶蓄水池若能投入应用,积少成多,有望形成新的防洪缓冲区。
洪水是自然灾害之一,一直影响着世界各地的城市和建筑,而气候变化更是加剧其影响。近年来,极端天气出现的频次加剧,人类如何更好应对洪水,提升洪涝防御能力和韧性,成为当今社会共同面对的问题。
荷兰国名中的“netherland”,原意为“低洼之国”,这是因为其国土面积的一半都在海拔低于1米的位置,约1/3的国土面积甚至低于海平面,约有20%的地区是围海造田而成的。
1953年1月31日,本应是平静的星期六,一场风速达到10级的风暴当晚从英格兰北上经由北海袭击了荷兰海岸。在荷兰西南部的重要港口荷兰角,水位达到了比北海的平均海平面高出3.85米的高度,而这片地方是荷兰人口较为密集的地区。
在荷兰南部的泽兰省,当晚10点风暴达到最大风力,2月1日清晨,泽兰省的最高水位在北海平均海平面3.24米之上。强烈的西北风和大潮相结合致使荷兰有记录以来最大的春季洪水暴发。
统计显示,风暴潮叠加,摧毁了超过4300座建筑物,另有4.3万栋房屋受损,损失总额为15亿荷兰盾。
这场灾难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清楚地提醒着荷兰人防洪的重要性。他们开始兴建拦海堤坝“三角洲工程”,其中包含4座风暴潮屏障、9座大坝、1条运河以及相关措施。这个工程有效帮助荷兰阻挡强劲海潮,将海水挡于荷兰之外。
与此同时,荷兰研发的自动闭合防洪堤技术,成功取代了“堆沙袋”,被许多国家和地区学习和应用。平时,它藏在地下,当洪涝灾害出现时,不需要任何人控制便能自动从地下钻出并抵挡洪水。之所以能够这样,是因为它的下部与河道相通,当洪水进入流域时,由于水浮力的作用,浮墙屏障开始在流域内部漂浮起来。当浮墙到达顶部时,倾斜的支撑块会将墙推向干燥的一侧,并将其“锁定”在适当的位置。密封圈设计确保一滴水也过不去。待洪水退去时,浮墙自动随水位下降到原来的高度,重新隐入地下。如此,自动闭合防洪堤便可和周围环境融为一体,既不破坏建筑的美观,也不影响正常交通运行。
在荷兰的中部小城斯巴肯伯格,就造了一道长达300米的自动闭合防洪堤。当水位升高时,水动力会抬升超轻材料制成的坝体,最高可高出地面80厘米。据悉,这是全世界最长的同类堤坝,也是低地之国荷兰正在实施的全国堤坝创新加固计划的成果之一。如今,这一技术已经出口。在美国华盛顿的国家档案馆就有两道这样的堤坝。
2018年的1月3日,包括荷兰在内的欧洲局部地区迎来了一场大风暴。在荷兰,风速最高达到每小时140公里,海水上涨的幅度和高度堪比1953年那场造成该国1800多人死亡的大洪水。这次风暴荷兰方面没有人员死亡,而且根据保险公司的估计,物质损失也比预期的要少,这是荷兰多年在防洪抗洪方面的努力,通过了考验。
对于城市,特别是特大城市而言,防汛应急动员是一项系统工程,牵一发而动全身。其中,既需要对台风和极端降雨情况的科学研判,也需要预警信息、防范指令传递的高效到位;既考验下凹式立交桥等重点部位防汛改造的成效、地铁等地下空间一旦发生积水倒灌后的处置效能,也检验极端天气下城市运行保障统筹协调能力的高下。
波尔多是法国西南部的港口城市,一直以迷人的风光和丰富的资源而著称。波尔多位于加龙河下游,距大西洋98公里,地处入海口,有超过150条支流在此交汇,极易受到潮汐倒灌。它属于温带海洋气候,强降雨多。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以及气候条件,波尔多历史上洪涝灾害不断。
为此,政府与企业合作,共同设计出一整套高技术城市防洪排涝系统。该系统包括遍布全城地下的调蓄池、远程监控系统和废水处理厂。调蓄池的基本原理是在暴雨来临之时,让水量有一个暂时的缓存。而远程雨洪监控系统可以预测并管理雨洪调蓄系统,通过运用气象、计量、水文和水力数据等,预防洪涝灾害。自1990年系统建成之后,波尔多城区没有再发生过洪灾。
以2002年投入使用的La Grenouillère雨水储蓄池为例,它直径60米,深24米,能够储存并净化周边170公顷流域、多达6.5万立方米的雨水。整座蓄水池都在地下,与周围环境完全融合。蓄水池分为内外两个部分,收集到的雨水先进入内部,进行旋流沉淀之后的雨水溢流至外部,收集到的雨水一部分进入废水处理厂进行处理,一部分直接排入加龙河。而中间部分的沉淀物被送至垃圾处理厂进行处理。
整个波尔多共有十几座这样的雨水储蓄池,总储存量可达186万吨,其中最大的一座可存储20万吨雨水。
与蓄水池相比,更值得一提的是城市防洪排涝远程监控系统。它像聪明的大脑一样,实现着对波尔多市防洪排涝的优化管理。
在监控中心,3—4位工作人员操作着电脑,完成数据监测和处理。该系统平均每分钟可以处理15000份信息,监测数据每5分钟更新一次。通过反复监测现场天气预报雷达和降雨测量设备提供的数据,系统能准确地估算由降雨引发的灾害风险,并作出相应的反应。据介绍,应急预警等级分为A、B、C三级,其中A级最为紧急,平均每年会启动4—5次。系统每年所需的投资额为4500万欧元,可控制、存储、处理并有效疏散将近100万立方米的废水和雨水。
该系统可以在干旱气候条件下提前24小时、雨季提前6小时预测出潜在洪水发生的时间、位置和水量。通过运用气象、计量、水文和水力数据,显示整个防洪排涝系统整体功能的情况,以预防洪水或避免储水容量达到饱和。
除了预测雨洪外,防洪排涝远程监控系统还有其他功能:利用现有的基础设施,如泵站、管网系统、雨水储蓄池等,保证地表水的存储量。通过重新定向水流,使其流向可用的基础设施,从而对洪水进行动态管理,变害为宝。此外,系统通过跟踪各个单元的能量消耗,实现节能。
从全球范围来看,城市外延不断扩展,也更容易向水系靠近。特别是一些依河而立、依海而兴的下游城市,人口、建筑密度高,相邻水岸因城镇化逐渐硬化。当风暴洪涝灾害来袭时,这些城市原有的自然生态系统难以发挥足够的缓冲作用。城市在发展的过程中,应当如何更科学地“向水发展”?许多地区面临新的思考题。
在荷兰的一些地方,不再采用惯常的做法加强堤坝的高度和强度,而是将部分堤防移至河道后方,使受淹面积变得更大,同时在这片新规划的平原上,挖出一段新的运河作为“允许泛滥”的空间。
这样,城市不再以“正面刚”的形式应对可能的下游洪水,而是考虑河流的动态变化情况。即使“最糟的情况”出现也不至于担心堤防强度不够,会威胁到城市本身。
学界也有观点认为,城市扩张之前,就需要从规划、设计到管理,将包括气候、风向、河流、地下水等“水元素”考虑进去,制定一整套的方案解决可能发生的问题。在做这些考量的时候,并不再是简单将河岸框定起来,算好排洪面积就结束了,而应预先把河道及河道可能动态变化的空间预留出来,结合城市已有的排水系统,合理利用基础设施,寻求治水体系中各环节的高效配合。火狐电竞 竞猜 火狐电竞娱乐火狐电竞 竞猜 火狐电竞娱乐
15933699878